《多維時報》:惜物浪費一念間 法拉盛的變與不變
2004年11月13日3:33:1(京港台時間)
對許多傳統的中國人來說,惜物如金,似乎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。不管是自己捨不得丟東西也好,或是見不得別人亂丟東西也罷。但久而久之,面對家中堆積如山的舊物,是否曾經想過如何將它們變成真正的黃金呢?資源回收與再分配、再利用,也許會是一個方法。
玩具總動員
“上次我們去薩爾瓦多發放物資,有個60幾歲老太太,抱著一隻布熊不放,她說這是她一生中的第一個玩具。”幫幫忙基金會新澤西分會會長翁燕天,說起玩具所帶給他的深刻回憶。
11月7日,法拉盛緬街的西方寺內,幫幫忙基金會正在進行每個月例行的舊資源回收工作。一位不願表露身份的好心人,在留下一整袋的舊玩具後便匆匆離去,也引起當時在現場回收舊衣的義工間之一陣討論。
“你無法想像,許多沒有玩壞,只不過是是玩膩了,甚至沒玩過的玩具,對當地小孩的意義!”“一個玩具分給十個小孩玩,等於就啟發了十個小孩的想像力與創意。”一位義工說。
“對許多小孩,一個玩具就像個想像中的訴說對象,他的喜怒哀樂,全都寄託在這兒。”抱著玩具,紐約分會會長黃維珊回想起自己小時候。
“在許多我接觸過的貧窮國家,玩具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。記得上回在尼加拉瓜,為求公平,還得勞駕總統夫人來發玩具…而結果經常是十個家庭分享一個玩具。”翁會長回憶。
“所以,我們也希望有心的家長或老師,不妨也在學校裡幫我們募捐玩具。”他建議。
念不完的經
幫幫忙基金會紐約分會,成立於去年春天。由於一開始不容易找到固定的聯絡處,在會長黃維珊與西方寺住持釋復修師父討論後,決定暫時將西方寺的地址及電話公佈給報社,結果沒想到…
“我每天都有早課和晚課要做,但在那幾個禮拜經常是,我在念經,叩叩叩,敲木魚,鈴鈴鈴,電話響了,來問捐舊衣福的事,再重新開始,叩叩叩…鈴鈴鈴,電話又響了,常常是我的經都念不完,最多的時候,每隔半個鐘頭,就接一通電話。”釋宏揚師父又好氣又好笑得說。
“有一次,我接起電話,他說:喂,幫幫忙!我一聽,以為有人需要幫忙,馬上問:好!好!什麼事要幫忙?結果他說:我不是需要幫忙,我是要幫忙幫幫忙!哈哈!”釋復修師父大笑。
由於場地有限,舊衣回收的時間是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天,但是,話雖如此,依照中國人的聰明個性,還是有人經常“偷跑”。
“很多人都會偷偷跑來放,常常聽到有人按鈴,我跑去看,人已經不見了,只剩一袋衣服。哈哈!”釋復修師父覺得很有趣。
昔日矽谷工程師,今日撿拾舊電腦
基金會的義工張小姐,過去曾在加州矽谷做過電腦工程師,目前準備朝教育界發展,正在紐約攻讀博士學位。
自今年四月起加入義工陣容的她,回想起當初的機緣“本來是我自己有電腦要捐,結果他們問我能不能幫他們修人家捐來的電腦,我想反正我也喜歡搞電腦嘛,就幫個忙吧!”“當然,也有人笑我傻,花時間去修這種不值錢的東西。”
“我住在法拉盛,每週四、五都有資源回收日,我就四處走走,看看有沒有還能用的電腦被丟出來,結果往往都有,而且有時一個點還不只一台。但我一個人的能力有限,一次只能搬一台,再回來搬第二趟時,常常就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。”“這些電腦,往往根本沒壞,或是只有一個地方壞掉而已,我就把它們三台拼成一台。”張小姐很得意地拿出她隨身攜帶的起子說。
“在衣不蔽體的國家,電腦對他們來說,更是奢侈品中之奢侈品。所以我們也多半都捐給當地的電腦職訓班,做教育使用。”黃會長說明舊電腦的處理方法。
變與不變
“常常有人捐食物給我們,結果我們打開一看,都是過期的,有些甚至已經過期超過一年。”黃會長對記者大吐苦水。“也不是說他們把垃圾丟給我們,只能說中國人惜物,尤其是食物,過期都不敢丟。”她解釋這種矛盾的心情。
“還有一次,有人帶了一大堆送外賣的餐盒來,雖然我們並不收這種東西,可是也可以由此看出許多人的節省。”一位義工回憶。
雖然說中國人惜物,但從街頭垃圾堆裡,動輒可見的舊電腦看來,不容置疑,新一代的價值觀也正逐漸成形。而資源的回收及再利用,似乎正巧就在這變與不變間,取得了良好平衡,也為我們所居住的這一片土地,帶來新的風貌。
“老人家來捐衣服,每次都只有一小包。雖然東西不多,但都很用心地洗乾淨、折整齊,看的出來那是他們珍惜的東西。”
“從捐衣服的人高興的表情裡,我們似乎也能看見收到衣服的人。”一位義工阿姨如此解釋自己的這股傻勁。